+ 教研文章
刍议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刘晓岑 发布时间:

(大连前程高级中学第四届“前程论坛”获奖论文)

刘晓岑

摘要:高中语文作为三大主要教学学科之一,不但要使学生学习到语言文化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便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可以丰富学生语文学习内容,又可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达到即教书又育人的目的。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问题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并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字: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

前言

    新课改提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核心素养角度来改革教育,在这个大背景下,不仅要重视学生智育发展的同时,还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渗透的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应试教育制度导向下,教育也变得急功近利。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正确认识,教师在授课时往往着重于工具性训练,主要进行字词的疏通、解释,文言现象、语法句式特点的分析等方面,而非传统文化的传递和弘扬。

1、教师讲授时忽视情感方面教育

         对高中生来说,高考至关重要,几乎决定学生命运。基于此,教师也将授课重点放在高考上,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忽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方面教育。使得传统文化在高中学习中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并且由于课时安排较紧,在古诗词教学中,往往只让学生翻译领会文章基本意思,疏通重难句及语法现象,基本上不会介绍过多的文化背景等知识,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的提高,影响了高中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效果。

2、学生过分依赖工具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主要方式就是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但是有很多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都不是通过自己的疏通、理解和感悟,而是过度依赖工具书,像《高中文言文全解》、《高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等一类辅导书学生几乎人手一本,它们对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过度依赖这些书,学生就缺少了自己的思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学生都按照辅导书上的内容说出了答案,也不能使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学习的易错点和难点,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学生阅读积淀不够

        在高中阶段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科目繁多,作业量大,这使得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将重点放在各门科目的作业上,根本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的学习,有相当多的学生不进行课外阅读,不会欣赏古诗词,语言文字水平不断下滑。学生的习作就充分暴露了这一点,书写不规范,错别字泛滥,口语化严重,传统文化知识贫乏。就连高考作文也常年出现司马迁、屈原、杜甫、陶渊明等人的“陈词滥调”,更有一些考生写出“司马迁忍受了一次一次的宫刑……”“司马迁受了宫刑之后,忍受着断腿之苦,写下流芳百世的《史记》……”等让人哭笑不得的句子。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意见征求稿)》也有这样的表述:“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可见,语文课本身就应兼顾文化的层面的内容。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教学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之所需。

三、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措施

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文化经过长期历史积淀,有着自己特有的魅力,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使其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例如,笔者在讲授梳理探究之《奇妙的对联》一课时,以简单的“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导入,引出其含义“缺一少十(缺衣少食)”,让学生开课便对对联产生兴趣;讲授中,讲到春联时,适当引出“桃符”由来的传统文化知识,引用《后汉书·礼仪志》注引《山海经》内容,介绍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神荼、郁垒二神,逮恶鬼,喂老虎。人们知道鬼怕桃木,把他哥俩画在桃木板上,钉在大门,镇鬼驱邪,还将他俩称作“门神爷”。而这绘有神像的桃木板就是“桃符”。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渗透了传统文化;在讲到哑联时,引入苏东坡和佛印和尚的两则小故事,让同学们猜哑联内容,“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尸(诗)”、“村姑田里挑禾上(和尚),樵夫山前伐朽才(秀才)。”学生们在这个语文活动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对联相关知识,也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2、深挖教材拓展传统文化知识

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每一篇课文都可以引出很多背景知识,而这些内容又多涉及到传统文化,比如既有词藻华丽的《滕王阁序》,也有借古讽今的《阿房宫赋》,有乐观豁达的《定风波》,也有哀婉凄苦《声声慢》等,而这些内容,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古人的思维方式和想法都贯穿在字里行间,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究。例如,笔者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介绍秦、晋围郑背景的同时,引出“秦晋之好”、“春秋五霸”等相关传统文化知识;解题时,以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对烛之武介绍做为引申,指出烛之武在郑国只担任相当于“弼马温”的“圉正”,并且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使学生们对文中烛之武虽有“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委屈和牢骚更加理解,也为他在国难当头,深明大义的英雄形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渗透了爱国主义情感价值观教育。

3、扩展文学作品开拓学生视野

受教材篇幅和数量限制,很多经典文学作品都只节选了一些小部分,很多内容学生都不是很了解,这都对课文的理解不利,教师讲解时需多进行相关背景及知识介绍。例如,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看到题目肯定会有一个疑问“林黛玉因何进贾府?”这就需要从前五回中找答案,记住两张表,一个是贾府的地图,一个是人物关系图,阅读过程中才能按图索骥;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都在前五回中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也在此基础上展开。讲课前,应提前下发材料使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有简单了解,课上在简单介绍。同时,还可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课堂传统文化氛围,可以将电视剧《红楼梦》中相关内容剪辑出来,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受到多种感官刺激,从而更加深刻地领会文章思想情感。此外,讲授此文时,还可在对文章进行教学内容讲解的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将《红楼梦》著名研究学者周汝昌、梁归智、刘心武等专家学者,对此部分内容的研究解读介绍给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的认识,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网络资源,阅读相关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文中所传达的传统文化知识。

4、丰富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

当前传统文化的教育范围多局限于文言文和古诗文,重点也都放在课文中出现的字词解释上,背诵课文是一篇重点文章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其实这远远不够。教师还可以借用当今社会的便利,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各种资源,丰富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例如,去年大连市举办了首届诗词大赛,学校也举行了比赛进行选拔,学生中涌现出了一股诗词诵读热潮。趁着这个诗词热,笔者在期末考试后的两节课,也在班级进行了一次诗词大赛,课程在设计时,本来只打算一节课完成,课前笔者筛选了一些有趣的诗词题目,在PPT和黑板上展示,按小组积分。学生们比较喜欢这个活动,参与积极性也很高,这节课结束后,学生们说老师可不可以下节课再来一次诗词比赛,我们想自己试着出题,笔者也欣然接受。第二节课开课前就有同学抢占了前、后黑板,把自己出的题目誊抄在了上面,学生们设置的题目类型也较多,有理解性填空、诗词接龙、飞花令、诗词数独组合等多种形式。这样,同学们不仅在答题的过程中了解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在出题的过程中更是查阅了许多资料,这也使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

5、传统文化内容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能局限于课堂,应向课外延伸,使学生形成“大语文”的学习观。向学生推荐文学经典,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长时间的阅读中积淀传统文化知识,等积淀到一定程度,学生就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也对作文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推荐学生读多民俗文化经典,那样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通过其结局焦仲卿、刘兰芝化为鸳鸯,就会联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局——梁、祝死后双双化蝶,《梧桐雨》的结局——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天上团员等。这样的故事结局在民间故事、古典诗歌和古典小说中很常见,故事虽然总体上是悲剧,但在结尾处又多了一点亮色,这种结局向人们表明,美好的事物或情感具有强大的力量,他们虽然一时被压制住,但胜利终将属于他们,这与中国大团圆的民族心理有关。在儒家称赞“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文化思想影响下,中国人审美多喜欢团圆的结局。即使像《窦娥冤》那样的悲剧,结尾写窦娥伸冤报仇,坏人被绳之以法,也算是一个好的结局。在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需要让学生认同这份文化,切实为中华传统文化感到骄傲,并为其发扬光大而付出实践。

结语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是孕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琼浆玉露,也是塑造青少年心灵的阳光雨露。高中又是学生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任重道远,需要语文教师躬身实践,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内外均受传统文化熏陶,提升自身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1:59-60

[2]王晓艳.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7(12):238-239

[3]赵洪恩.传统文化通史[M].人民出版社.2003:6